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,揭秘大咖“备课”的台前幕后
“哗——”掌声响起,座无虚席。
这是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,刚刚落幕了第三场。线下,高校师生听得意犹未尽;线上,“政法大咖的超级网课”令众多网友翘首以盼。
这是个什么讲堂?究竟有何过人之处?
2017年5月3日,中国政法大学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,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,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,加强法学教育、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。
(图:2017年5月3日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。这是习近平同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和首都法学专家、法治工作者代表、高校负责同志座谈。)
这是中央政法委提出并会同教育部、中央政法各单位创办的课堂。第一批共有16站,站站都是全国知名法学院校。第一批授课人员,是40多名中央和省两级政法机关省部级领导干部。换句话说,全是“政法大咖”。
大讲堂的出现,践行斯言,恰逢其时。
“创办大讲堂,是政法战线具有创新意义的新事,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要事,是助推法学院校教育改革的实事。”10月9日,中央政法委陈一新秘书长,主持召开动员部署会,会上他这样表示。
“办成精品,办出精彩。”这是陈一新,对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所提的期待。
(图:2019年10月9日上午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工作动员部署会在中央政法委召开。图为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作重要讲话。)
期待没有被辜负。一个月内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大幕频开,全程惊艳,场场叫座。
“精品”与“精彩”的背后,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努力?长安君(微信ID:Changan-j)为您独家揭秘背后的故事与花絮——
评审会“真刀真枪”给出“真意见”
第一场还未开始,评审准备工作已紧锣密鼓。
10月13日,周日。中央政法委机关主楼,屋外雨后微凉,屋内讨论正酣。
(图:2019年10月13日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第一批讲稿评审会,在中央政法委举行。图为评审组成员在发表意见。 摄影:叶雨蒙)
“这篇内容全面、文字翔实、例子精准,就是不够口语化,能不能让语言朴素一些,更有感染力?”
“讲稿有很高的权威性和思想性,但有些‘报告语言’,太四平八稳了。”
“这篇讲稿里很多行话、很多术语,担心学生们听不懂。宁愿讲得少一些,也要讲得透一些。”
“既然是给法学生讲嘛,讲稿中能不能增加一块,就是当前的司法实务对法治人才提出了哪些新要求?对学生们的职业规划也有帮助。”
(图:2019年10月13日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第一批讲稿评审会,在中央政法委举行。图为评审组成员在发表意见。 摄影:叶雨蒙)
讨论从下午3点开始,持续了三个半小时。临近结束,天已擦黑。
这是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第一批讲稿评审会。10位中央有关部委成员、5位专家学者担任首批“评审小组成员”,讲稿起草组代表,在后排就座。
每篇讲稿“不署名”,供评审组“盲打分”,用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、评审小组组长、评审会主持人雷东生的话说,就是要“说真话,听真意见”!
一个值得一提的小花絮是,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的讲稿,也在被评审之列。那一天,他“匿名出席”,“隐身”听取真意见。
(图:2019年10月13日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第一批讲稿评审会,在中央政法委举行。图为评审组成员在审阅讲稿。 摄影:叶雨蒙)
评审,并不是提提意见那么简单,背后大有讲究。
“什么是合格的讲稿?至少要符合‘五性’标准:即政治性、实践性、专业性、规范性和公开性。”雷东生表示,“每篇讲稿要紧紧围绕政法工作和法治中国建设新探索新成效,引导广大师生从中国国情出发,根本目标是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。”
评审,绝不是走过场,真有不过审的情况。
比如,有一篇讲稿就因为太像“论文”,缺乏必要的实务特色,不符合“五性”标准,而被评审小组“一致拿下”。
评审,也不是“审过万事吉”,每一篇通过的讲稿,都需要根据评审组意见,打磨、打磨再打磨。
(图:2019年10月13日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第一批讲稿评审会,在中央政法委举行。左二为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雷东生在带领评审小组成员审阅讲稿。 摄影:叶雨蒙)
评审时,15位评选小组成员,对每篇讲稿,会一一发表意见。然后,雷东生都会给出一个“干货值”极高的总结:
比如,一篇讲稿介绍新时代中国司法行政制度改革与发展。雷东生概括其修改思路:“压缩篇幅,以突出重点,可以围绕中国特色增加事例案例;一般性的介绍少一些,活泼的、生动的多一些。”
比如,一篇讲稿聚焦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路径、重点与难点。雷东生概括其修改思路:“一是解决重复性问题,二是讲点背后的故事,三是不要‘面面俱到’。”
比如,一篇讲稿探讨天理、国法与人情的关系。雷东生概括其修改思路:“讲稿的实践性、理论性、专业性结合得好,以案说法、引人入胜,语言风格灵活生动。建议脉络再清晰一些,结论可以开门见山,个别案例可以再斟酌。”
......
(图:2019年10月13日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第一批讲稿评审会,在中央政法委举行。图为来自高校、教育部的评审组成员在发表意见。 摄影:叶雨蒙)
一系列看似“苛严”的把关,是为了实现更高意义上的传播效果——
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,绝不仅仅是给高校师生的大讲堂,更是给全国14亿人的普法课。
试讲,为课堂效果“排雷”“增色”
审稿、修改、再审、再改,一切都有时间表。
讲课前10天提交二审,评审会议前2天送审,2天以内修改提交——这是大讲堂组委会领导下的评审小组,落在书面上的“时限”。一步一步,严谨、严格而高效。
但讲稿最终确定,只是“万里征程”的一小步。
接下来,等待很多省部级政法系统领导的环节是——试讲。
11月4日,下午3点,司法部大礼堂。
一场试讲正在进行。来自中央政法委、司法部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30余名师生,成为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的“第一批听众”。
(图:2019年11月4日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第三场在司法部二层礼堂举行试讲。图为主席台上的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与主持人。 摄影:叶雨蒙)
(图:2019年11月4日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第三场在司法部二层礼堂举行试讲。图为台下来自中央政法委、司法部的负责同志和高校听众。 摄影:叶雨蒙)
“‘东方经验’是什么?‘东方之花’美在哪儿?让我们来一起了解根植于中国传统、被称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‘第一道防线’的人民调解制度。”台上,左侧,刘振宇声音洪亮自信、抑扬顿挫。
台下,听众们不时地听,不断地记录。
“同学们觉得怎么样?”试讲结束后,学生们纷纷发言、畅谈感想。
“听后很有收获,但能不能多一些例子?最好把例子的具体地点说出来。”
“课堂一开始,气氛稍微有点拘谨,能不能把1-2个例子提到前面?”
(图:2019年11月4日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第三场在司法部二层礼堂举行试讲。图为试讲结束后,司法部在向学生们征集意见。 摄影:叶雨蒙)
楼下会议室,同样的场景也在上演着。
“建议讲课内容再做做‘加减法’,生动性不光是文字上,画面也是感染力嘛!”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所长胡增印,提出了中肯意见,“也建议留下10-15分钟,供学生提问和讨论,真正对学生们从事法律职业有帮助。”
条条建议,目标一致——为授课内容增色,为课堂效果添彩。
三天后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第三场,正式在对外经贸大学拉开帷幕。现场座无虚席。
“以案说‘调’”,刘振宇真的先用了一个案例,开启讲授。也由此奠定了本场的主基调——“接地气”。
(图:2019年11月7日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。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为主讲人。)
有趣的漫画插图、清晰的图解图示、真实的调解现场照片……调整后的PPT,生动活泼。配合着对一个个典型案例的细致分析,让经贸大学师生们大呼过瘾。
提问互动环节,学生们也频频举手。“希望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,能够加入人民调解员的队伍!”最后,刘振宇还发出了诚挚邀请。
“好!”场下掌声一片。
这不是第一场赢得“满堂彩”的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了。
事实上,在此之前,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的讲课,已经“一炮打响”。
有现场听课的学生评价:“字字珠玑。”
有通过微信公众号“中央政法委长安剑”收看网课视频的网友点评:“场场精彩,意犹未尽。”
也有网友留言“追问”:“大讲堂什么时候能来我们学校?”
一个可以透露的“福利”是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,将举办多期,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,都有机会现场聆听政法大咖的精彩传授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组委会精心设计了“随堂反馈”制度——
每位主讲人在第一堂课讲完后,都要随堂收集意见建议,“助力”讲课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。
换句话说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,会随着时间推移,而愈加精彩,愈发值得期待。
为备课,副国级大咖“自我加码”
好评如潮的背后,另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,中央政法委牵头的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组委会,精心设计了一套《工作方案》。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备课制度——“备课”被细化为4点:
一,主讲人牵头研究起草讲稿。二,根据讲稿要点配备PPT。三,根据拟授课师生特点做好课堂设计。四,根据师生感兴趣的问题做好准备。
这是底线要求,也是确保“堂堂精彩”的幕后支撑。
(图:2019年10月9日上午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工作动员部署会在中央政法委召开。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在讲话中提到,要严格落实备课等各项制度,力求把大讲堂办成精品办出精彩。)
备课制度怎么“一一落地”?大讲堂组委会会全程监督、指导、沟通。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、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景汉朝带领办公室工作人员,加强与教育部、政法各单位、法学院校和授课人员的沟通衔接,安排好教学任务。
而所有的主讲人,也基本都会“自我加码”。
10月18日,大讲堂的“第一课”,放在北京大学。张军作为主讲人,开讲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》。
“重视”——得知大讲堂要启动的那天起,这两个字,就生动诠释了张军的备课过程。
张军的讲稿,是亲自写的。手写,后来,才一字一字誊在电脑里。
“有感于目前高校法学院的日常教学中,有的动不动只谈西方那一套,许多还只是一知半解,给学生讲授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’很有必要,也很紧迫。”最高检有关同志透露,“因此,大讲堂一动议,张检就主动报名,要求上讲台。”
(图:2019年10月18日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首场专题讲座在北京大学开讲,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担任主讲人。)
报名后,张军一直在思考,一直在酝酿。“用了一个周末动笔,第一版讲稿手写了10页纸。”这位同志说。
讲稿经过中央政法委牵头的评审小组匿名评审之后,张军再次添加素材、反复打磨,将原来的3部分改成了4部分。“前后至少有十来稿的改动。”
“即使如此,”这位同志表示,“讲课那天,张检也不会按照讲稿一字一字地读,有不少现场互动的东西。他说:‘要积极回应,同学们欢迎,自己则要有这个自信。’”
18日,首场政法实务大讲堂隆重开讲。在课后的互动环节,先后有五位法学本科、硕士、博士生向张军提问,均得到坦率、正面、积极的回应。
(图:在张军讲课现场,先后有五位北京大学的法学本科、硕士、博士生提问。)
看到学生们还意犹未尽,张军向主持人建议:“再来一个嘛!”最后一个问题是有关司法解释的,张军详细回应后说,“建议你的博士论文就研究这个问题,我们会给你提供支持!”
会场发出会心的笑声。
首场大讲堂开了个好头,第二场在备课制度支撑下,同样精彩纷呈。
11月6日,清华大学。蓝色的光标闪动在荧屏之上,视频、图表、现场连线......科技感和未来感,在PPT中呼之欲出。“琼瑶起诉于正案”“赵志红案”“‘小猪佩奇’著作权跨国纠纷案”......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案件,被娓娓道来。
周强这场以《新时代中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》为题的讲课,不时,被听众的掌声所“打断”。
(图:2019年11月6日,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走进清华大学,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担任主讲人。)
这是全力以赴的结果,更是备课要求的诠释。
组委会的备课制度中提到,要研究听众的特点、关注师生感兴趣的问题。而“互动”二字,真真切切地贯穿了周强备课、讲课的始终。
开讲前半个月,一份低调又特殊的问卷,在一些法学学生的朋友圈中刷屏了。
“你对人民法院哪些方面的工作较为了解?”“以下刑事案件中,你对哪些案件较为关注?”“你最喜欢周院长此次讲课采取哪种形式?”......
约2800份的结果反馈——有的答题者IP甚至在海外,都以不同方式融入了讲稿之中。
“互动的目的,就是更深入地了解同学们的关注点,让大家更感兴趣、听得更明白!”最高法有关负责同志透露,连问卷内容的设计,都有最高人民法院法律实习生参与其中。
两个多月的备课时间里,从讲稿的思路框架,到具体的措辞表述,周强亲自确定内容。
特别是对评审小组的意见,周强要求逐条记录、逐个研究、认真落实。而后,最高法又依据评审意见与问卷结果,对讲稿进行了11次较大幅度的修改。
(图: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讲课现场,600余名清华大学师生在座聆听。)
“司法解决纠纷的过程,本质上讲就是寻找事实、寻找法律的过程......”开讲现场,面对600多名师生,周强时而引用案例和数据,时而连线最高法信息中心、北京互联网法院,时而展示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审判执行中的应用场景,还不时抛出问题“考一考”大家。
课堂的氛围,活跃又生动。
“幕后”的所有努力,是为了把最优质的内容展示到“台前”。
“认识上有新高度”“授课上有新要求”“组织上有新举措”,中央政法委提的硬杠杠,保证了每一个环节的凝心聚力。凝心聚力为了什么?为了让包括高校师生在内的14亿国人,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,越听越“清醒”、越走越坚定。
乘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!
还不知道这些事?快戳蓝字
·中央政法委员会:认真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不断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
·陈一新应邀在中央党校作专题报告: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 夯实“中国之治”基石
·最火的区块链,法院怎么用?首席大法官来揭秘!【政法大咖的超级网课】
·中西司法制度谁“更优”?首席大检察官这样说!【政法大咖的超级网课】